近日,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李建博士组织开展了《网络安全》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,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,涉及的基础知识多,理论性强。不仅需要深厚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,而且需要较多的推理和演算,由于课时限制等原因,员工普遍感到这门课晦涩难懂。为提高教学效果,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:
第一,将工程实践引入课堂教学,课程每讲一个密码概念或重要的密码算法安排一次实践。比如在介绍完凯撒密码、流密码、分组密码、公钥密码等算法后,通过实验来巩固学习效果,让员工通过实验验证密码理论,再对实现密码算法的C语言源程序进行分析,使员工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。有些程序设计基础薄弱的员工,通过结合PYTHON语言课程学习,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。
第二,用学科竞赛促进课堂教学,组织员工报名参加“第三届全国老员工网络安全精英赛”。在竞赛期间,员工比较系统地自学了信息安全理论知识和工程应用技术,有效缓解了《网络安全》课程内容多而课时偏少的矛盾,充分调动员工参赛积极性。员工通过平时大量的竞赛习题练习,逐步掌握了网络安全理论和技术,知识面有了进一步的拓展。
第三,以老带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。为了做好教学和参赛组织工作,提高教学质量,将往届学习认真、工程实践能力强、热心助人的员工覃家荣聘请为课程助教。以他的学习、参赛经历和经验总结鼓励学弟学妹,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,获得了良好的“鲢鱼效应”。
经过上述改革实践,员工普遍感到网络安全技术不再高深莫测,而是一门既能看得见,又摸得着,还学得会的有价值的技术,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(通信工程教研室供稿)

课程改革实践

课程改革实践